中國化工先正達超級并購收官 與中化集團的合并或成新挑戰(zhàn)
全球涂料網訊:
490億美元的總交易額刷新了中國企業(yè)海外收購的紀錄,但該并購的后續(xù)整合需要面對中國化工、中化集團合并帶來的不確定性。
2017年6月27日,新當選的先正達(Syngenta,NYSE:SYT)董事會主席、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任建新與先正達董事會副主席米歇爾?德馬爾在先正達總部所在地瑞士巴塞爾宣布,中國化工集團完成了對先正達的收購。至此,這項中國創(chuàng)紀錄的海外并購基本畫上了句號。
并購歷時兩年
先正達是全球第一大農藥、第三大種子農化高科技公司。先正達2016財年收入127.9億美元,凈利潤11.8億美元。其中,農藥和種子分別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0%和8%。
中國化工集團收購先正達分為三個階段。分別是談判階段、審批階段和交割階段。
業(yè)內多位人士稱,中國化工與先正達具有很強的互補性;中國化工集團自有的農藥資產多為原藥生產廠,中國化工2016年完成了對世界最大的仿制藥生產商安道麥(ADAMA)公司(原名馬克西姆-阿甘)100%股權的收購;此次收購的先正達是全球最具實力的專利藥生產商,通過收購先正達,中國化工擁有了一個完整的農藥產業(yè)鏈;此外,先正達的種子業(yè)務可以彌補中國化工的空白,也符合世界農化與種子結合的潮流。
任建新并購經
任建新領導的中國化工集團一直不遺余力進行海外并購,收購先正達是其最新也是金額最大的一起。據科爾尼的統(tǒng)計,迄今為止,中國化工業(yè)有6筆對外交易超過10億美元,中國化工集團獨占其中的5筆。因為頻繁大手筆收購海外明星企業(yè),任建新被稱為中國的“并購大王”。
中國化工集團的前身要追溯至1984年創(chuàng)立的藍星清洗公司。彼時任建新是化工部化工機械研究院團委書記,看到了研究院的一項清洗專利技術的商業(yè)前景,向研究院借款1萬元下海創(chuàng)立化工機械院化學清洗公司,1992年改名藍星化學清洗總公司,并發(fā)展成為中國工業(yè)清洗領域最大的專業(yè)公司。
2004年,藍星和中國昊華化工總公司合并,成立中國化工集團,任建新任總經理。
藍星和昊華合并后,資產規(guī)模進一步擴大。2004年往后,中國化工集團繼續(xù)對外擴張。
知情人士介紹,中國化工集團成立后,確立了農化、橡膠、化工裝備等六大業(yè)務板塊。各板塊于自己業(yè)務范圍內在國內尋找重組標的。
以中國化工的農化板塊為例。中國化工農化總公司前身是明達化工礦業(yè)總公司,明達化工原為化工部的地質礦山局,業(yè)務范圍為非金屬礦產的勘探、開采,為化工業(yè)提供基礎原材料,與農化業(yè)務并無關聯(lián)。
以明達化工為平臺,中國化工開始兼并整合地方國有農化資產。2005年中國化工重組湖北沙隆達集團公司,才擁有了自己的首個農藥資產。后續(xù)又陸續(xù)整合江蘇淮安化工、山東大成農藥等地方國有的農化資產。
整合挑戰(zhàn)
這次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的背后還有中化集團的身影。知情人士透露,為了此次收購,國資委牽頭成立了領導小組,國資委主任肖亞慶任組長,任建新、寧高寧任副組長。
“中國化工和中化集團成立了聯(lián)合工作組來推進此事。”上述知情人士稱,按照原來的計劃,收購先正達完成后,下一步就是中國化工和中化集團的合并。
中國化工和中化集團的合并傳言由來已久。這一輪的合并傳言最早始于今年5月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,金融時報援引數位亞洲銀行家的消息,稱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擬在2018年合并,目的是為了確保收購先正達的財務實力。彭博社、路透社后續(xù)又援引匿名信源證實了這一消息。中化集團、中國化工還沒有回應此事。
一位接近中化集團的業(yè)內人士說,他在中化集團內的一個朋友已經看到了上級部門下發(fā)的文件,要求“研究推進”中國化工、中化集團的合并事宜,但目前還沒有時間表。
中國化工、中化集團合并,人事安排是重中之重。任建新、寧高寧都是1958年出生,到明年將年滿60周歲;中化集團是國有重點骨干企業(yè),按照慣例,寧高寧作為中化集團的董事長,退休年齡為63周歲;中國化工雖然不是國有重點骨干企業(yè),但屬于“世界500強”,按慣例同樣可以延長到63周歲退休。
如果中國化工、中化集團合并成為事實,任建新、寧高寧都將是新組建企業(yè)集團掌門人的有力爭奪者。
新掌門人的人選將決定這家新成立的化工巨無霸的管理風格。寧高寧與任建新的風格迥異。
在對海外資產上,任建新選擇尊重被收購方的獨立性。寧高寧無論在華潤還是在中糧,收購海外資產都是“大手筆整合”。
即使在國內部分,兩家公司也差別極大。多位人士均稱,中國化工集團雖是央企,整體風格卻類似民企,任建新在中國化工內部擁有絕對權威。
幾位原中國化工人士證實,中國化工內部有兩條平行的職位體系,一條與常規(guī)的央企職位體系相同,另一條則是CXO體系。比如人事部會設一個人事部主任,同時還會設一個CHO(人力資源總監(jiān)),前者按一般央企的薪酬體系,擁有編制,后者則是挖來的人才,完全市場化的薪酬,收入往往是前者的好幾倍。
一位接近中國化工的人士表示,對兩化合并可能的影響,已經有一些被收購公司的管理層表達了不安。
業(yè)內分析認為,即使中央有意推進兩化合并,最終合并也未必能達成。中國化工、中化集團都是全球化的公司,兩家業(yè)務多有重合,兩化合并的難點是世界各國的反壟斷審查,以及為通過審查必須的資產剝離!叭绻鷥r太大,合并也許會終止!
熱點資訊
|
|
資訊排行
- 四川公布5家化工園區(qū)擬通過認定
- 新威凌發(fā)布2024年報發(fā)布,凈利潤大幅增長
- 陶氏宣布調漲 5%-10%!
- 受關稅沖擊,多家化工巨頭宣布漲價!
- 阿科瑪在歐洲投產高性能生物基流變添加劑
- 巴斯夫與上汽通用五菱正式簽署戰(zhàn)略合作!
- 2025年涂料價格預計將小幅增長
- 印度推遲實施乙酸乙烯酯單體、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乙酯
- 廣東新建年產8000噸粉末涂料
- 萬華化學新戊二醇裝置擴能技改項目公示
- 涂料、石化等六大行業(yè)新規(guī)來了!
- 2025年“綠色化工園區(qū)(建設期)單位”開始申報
- 一季度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(yè)投資同比增長2.1%
- 投資5億元,巴斯夫擴大在華產能
- 萬華化學2025一季度凈利潤達30.82億元